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百七十七章战后统计  (第2/2页)
一拱手:“我也认为不妥。”    “根据兄长教的算术。”    “这次阵亡一千二百三十三人。”    “十年的抚恤金。”    “就要三千八百八十余万钱。”    “再加上之前阵亡的人数。”    “每年至少需要五百万的饷钱。”    “而按照正常放安葬费的标准。”    “大概七百万钱,就可以全部解决了。”    “多出的三千余万钱,足以购置十四万石粮食。”    十四万石粮食是个什么概念?    整个九门赋税、杂税加一起,都只有八万左右。    现在才阵亡一千余人。    一年就可以省出一万四千石粮食。    这些省下来的粮食。    可以再多养一千余人的军队。    随着以后的规模扩大。    阵亡一万人。    一年就可以省出十四万石粮食了。    远的不说。    反攻反贼张纯,起码就会死一万以上的人。    这些省下来的粮食。    可以再多养一万余人的军队。    以后还会和袁绍对上。    以袁绍和曹cao打官渡时的标准来计算。    袁绍五、六十万,曹cao二十五万。    随随便便就要死个十几万。    一年就可以省下一百四十余万石粮食。    这些省下来粮食,足够赵风再养十万大军。    薛俊也走到大厅中央,一拱手:“此令确实不妥!”    “其他不谈。”    “这条安置阵亡士兵的军令。”    “朝廷是万万不会同意的。”    “除非赵县令愿意自己出这笔抚恤金。”    看了一下赵风的表情:“就算赵县令愿意自己出这笔抚恤金。”    “朝堂上的有心人。”    “也会借此机会。”    “抨击赵县令,此举意在收买军心。”    赵风看到还有人想站出来。    内心一叹。    看来还是自己的权利不够大。    妥协道:“好!”“那就依你们。”    “一切照旧。”    “这件事不许外传。”    “以免动摇军心。”    众人一拱手:“遵命喏。”    这件事和先前粮饷的事不同。    先前是帮朝廷省钱。    本来一个士兵就要七百钱到一千钱的饷钱。    赵风修改的制度。    等于只要两百钱了。    然后打十场胜仗,才加到七百钱。    同样都是七百钱饷钱。    一边是能不能胜都不知道的队伍。    一边是打了十场胜仗的队伍。    还需要对比吗?    根本不用。    就算有一些人,拿几千钱的饷钱。    但肯定也有只拿两百饷钱的人。    这样一平均,就和先前差不多了    但战斗力就不同了。    朝廷肯定乐得如此。    不过。    赵风能实行这条制度的主要原因。    一是,现在是乌合之众,属于杂牌军。    各种制度都不同。    二是,赵风、周仓、薛正、尉蕴、牛志、董高、樊鹏、洪向明、步和怡等人的队伍。    都是没有一分钱粮饷的。    而这些人占据整个队伍的四分之三。    只有薛俊的队伍是有粮饷拿的。    这些人都是少数。    三是,以典韦为例子。    两场战斗后,粮饷就达到了两千三百余钱。    给这些少数人看到了,能拿更多粮饷的可能。    所以才可以实行。    如果单独在薛俊的队伍里实行。    呵呵,那就不要想了。    肯定引兵变。    朝廷方面或者其他有心人。    是照搬不了的。    ps:今天下午坐车返程。    这章稍微完了点。    抱歉。    明天一切照旧!。。。看书的朋友,你可以搜搜“”,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