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五百三十七章我的殡葬灵异生涯路  (第2/2页)
上千年,石头外面蒙着深绿色污渍。    贾珍玖轻声说“把庙门关上,我们往里去。”    一行人非常有素质,一个说话的都没用,行动整齐划一。    我们穿过死寂的大院,到了第一重大殿,阴森黑暗,正中供奉着一尊大概两米来高的佛像,是个行脚僧人,穿袈裟留光头。手里拄着禅杖,面带微笑,似乎正从黑暗的深处徐徐走来。    贾珍玖停下队伍,让所有人打开手电,别看是白天,可阳光难入。很多植物生长在大殿之上,纠缠在雕梁画栋之间。怎么说呢,这地方有点像东南亚的吴哥窟。    众人的手电光线落在佛像身上,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的造型,非常古怪。可能唐朝时的佛教信仰和现在截然不同,佛教文化所呈现出的形式也极其不一样。    “贾哥。你看。”队伍里有人用手电照着佛像下面,我们看到在地上画了三条竖线,上面有箭头指示。    “嗯,他们往里走了,跟着标识走。”贾珍玖说。    队伍穿过这重大殿继续往里,后面是大大小小殿宇一重套一重,院落相隔,整个地形极其复杂,好像形成了迷宫。    这地方不知为什么阳光照不进来,虽然已过千年,保存还算完整,很少看到残垣断壁。    正走着。队伍里那个最年长的老头嘟囔一声“不对。”    贾珍玖让大家停下来,问怎么不对。    老头用脚跺了跺地面说“咱们现在已经进了燕山的山脉,我查过当地的天气,结合我多年进山的经验,这里的气候下土层水分应该很多,水分内渗。土壤里会形成很多气泡,挖掘容易,可塑性强,可你们跺跺现在的地面。”    众人一起用鞋踩了踩,狠狠跺跺脚,能感觉出地面极其干燥。贾珍玖蹲在地上捏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搓了搓。    老头说“我仔细观察过,寺里的土壤环境和寺外完全是两回事。咱们驻扎营地的土质非常酥软湿润,可一走进寺里地面马上变得特别干燥,硬邦邦的。”    “山中特殊地形,这也是有的。”有个女孩说。    “不对不对,”老头说“你们知道吗,就在刚才进寺的时候我还特意观察过,寺庙大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,里面是干燥的土壤,而外面就是湿润的土壤。”    “你想说什么?”贾珍玖皱眉。    老头道“据我判断,这座寺庙像是划出一道界限,外面是正常的大山气候。里面自成一方天地。”    这个推断其实是极玄的,放在平常肯定会被人笑,可这里的个人,一个笑话的都没有,全都在凝神思索。    修行人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,遇到不可理解的事、超出科学自然的事。不会立即生出反感和耻笑。    这些人的思考方式不考虑世俗道德和主流价值观,而是逻辑先行。只要符合逻辑,能提出证据,就算说人是由蛐蛐进化来的,他们也会认真对待你的意见。    这样的人相处起来很舒服,他们的思维包容性很强,广纳百川,见多识广。    贾珍玖捏着泥沙站起来,扑扑手,沉思片刻道“回去!”    众人没有意见,后队变前队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。贾珍玖走在第一个,我在第二个,队伍里气氛很肃穆,没有人说话,极其压抑。    我们每走过一处别院或是寺殿都会留下清晰的标记,顺着标记往回走就可以了。    贾珍玖仔细检查每处标记,然后再走,这时间就长了。路过很多院子,穿过很多殿堂,看起来都似是而非的,说来过吧好像都见过,说没来过吧看着也眼生。    走了半天,我们来到一处别院,贾珍玖停下脚步,眉头紧锁。    “怎么了?”我轻声问。    “看看你的脚下。”他说。    我低头看,地上留着淡淡的脚印,不是刚才踩过的,而是早已经有的。    不知为什么我头皮有点发炸,轻轻说“有人来过?”    “这是咱们的脚印,就在一个小时之前,咱们在这里跺过脚。”贾珍玖说。    不会吧,我咽了下口水。贾珍玖蹲在地上,抓起一把地上的泥沙在手心,轻轻一撮,泥沙纷纷下落。    院里无风,泥沙簌簌而下,谁也没有说话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